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 > 正文

学党史 | 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时间:2023-12-25 00:00:00
来源:政秘科
作者:共产党员网
【字体: 打印

1921-2022

学习党史,不忘初心

▲ 党的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1928年7月党的六大闭幕之后,整整相距了17年,到1945年4月才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期间,跨越了差不多整个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这也是党的历史上相距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

#01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预备会议。出席大会的代表共有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121万名党员。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党代会。

出席七大的代表共组成8个代表团,分别是:中直(包括军直)机关、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大后方代表团的地域最广,包括蒋管区和沦陷区的两广、两湖(云、贵在内)、闽粤边、江西、四川等地。

4月24日

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会前,他写了一个书面报告,即《论联合政府》。

4月25日

朱德向大会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5月14日至15日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5月24日

大会听取毛泽东代表主席团作关于选举工作的报告。

5月27日

大会主席团和各代表团主任举行联席会议,讨论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

6月9日

大会正式进行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毛泽东等44人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6月10日

进行候补中央委员的选举,33人当选。

6月11日

七大举行隆重闭幕式,由毛泽东致闭幕词。毛泽东对七大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6月19日

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等13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

#02

中共七大

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极为重要,也是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认为,中国面临两种前途,即光明的前途和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竭尽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

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也是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

大会明确提出,为了建立新中国,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七大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在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的大前提之下,在中国的现阶段,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毫无疑问,党的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七大在党的文件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

#03

中共七大

七大把党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七大强调了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的部分是农民。所谓人民战争,基本上或者说主要的就是农民战争。

党的七大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了高度评价,并且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

七大明确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七大通过的党章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建党思想,以及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革命风格,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七大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