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9月5日,榆林市科技局举办了“三区”科技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
本次培训由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具体承办,以“强能力、优服务、促振兴”为主题,采取“理论授课+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132名“三区”科技人才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系统培训,有力推动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榆林市科技局副局长鱼克奎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培训班开班仪式由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刘健主持。
鱼克奎指出“三区”科技人才是衔接科技创新与乡村发展的重要纽带,承担着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使命。他鼓励学员珍惜培训机会,深化政策理解、提升服务能力,真正深入基层、贴近生产,杜绝“挂名服务”,切实为农户和产业解决实际问题。
会议要求,为切实保障本次培训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真正将培训内容转化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实际能力,全体参与单位及参训人员要以高度责任感投入学习,结合岗位实际带着问题学,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培训后要推动成果转化,参与人员要将所学用于破解基层发展难题,“三区”科技人才需按协议,为基层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同时各单位要依据《榆林市三区科技人才管理办法》,规范人才管理与考核,参训人员需严守培训纪律,共同保障培训高效有序推进。
榆林市科发中心副主任拓云飞对《榆林市三区科技人才管理办法》做了全面宣讲,重点介绍了“按需选派、双向选择”的选派机制和“工作补贴+生活补助+项目支持”的综合保障体系,明确了对优秀人才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同时也严格规范了服务行为和管理要求。
本次培训紧扣实用与针对性,特邀榆林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农学博士后、二级教授张雄和正高级兽医师刘健鹏进行专题授课。内容涵盖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种植技术、疫病防控和标准化生产等热点议题,专家们结合榆林本地实际案例,为学员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技术方案和对策建议。
当日下午,参训人员赴陕西大地集团进行现场教学,参观了万头牛繁育养殖基地、智能化示范园区和加工车间,并就良种推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等议题与企业专家展开深入交流。
据悉,榆林市2025年选聘的“三区”科技人才,服务范围覆盖全市9个县(区),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市科技局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进一步强化日常督导和年度考核,搭建“专家—人才——产业”协同服务平台,推动“三区”科技人才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产业发展的“智囊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